顺酐供应过剩,亚什兰出售顺酐业务
7月27日,亚什兰国际控股公司(Ashland Global Holdings Inc.)宣布了一项确定性协议,出售其顺酐业务及其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顺酐工厂给AOC Materials LLC,作价1亿美元,交易预计在2020年底完成。据CNCET资料,亚什兰在美国的顺酐工厂产能为4.8万吨/年,采用正丁烷氧化法工艺。
顺酐,又名马来酸酐,常温下为固体,熔点为52.8℃,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,与醋酐、苯酐一起被称为世界上三大酸酐原料。其下游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,可用于合成树脂、涂料、农药、润滑油添加剂、医药、造纸处理剂、食品添加剂、稳定剂等。
图 顺酐产业链
2018年,亚什兰将复合材料业务和德国马尔丁二醇(BDO)工厂以11亿美元出售给英力士公司,亚什兰复合材料部门主要产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(UPR)、乙烯基酯树脂和胶衣。UPR是顺酐最主要的消费领域。全球范围内,UPR通常占顺酐总消费量的40~50%。在中国,UPR对顺酐的需求约占其顺酐总需求的55%以上。BDO也是顺酐主要消费领域之一,占顺酐消费量的20%以上。
目前,全球顺酐产能在350万吨/年左右,全球最大的顺酐生产厂家是美国的Huntsman公司,采用正丁烷固定床生产工艺,产能达到21万吨/年。
近几年我国顺酐产能增长缓慢,目前产能约190万吨/年,开工率不足50%。2019年净出口8万吨,比2018年增加3.5万吨。
目前国内顺酐的工艺主要是苯氧化法和正丁烷氧化法。
苯氧化法是苯蒸气和空气(或氧气)在以V2O5-MnO3等为活性组分、α-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上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,是生产顺酐的传统方法,工艺技术成熟可靠,且由于我国资源的特殊性,煤资源较丰富,焦炭产量大,煤化工的下游产品焦化苯供应充足,使苯法生产顺酐具有资源优势。
正丁烷氧化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,在V2O5-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,由于其对环境污染小、原料利用率高,且随着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和炼油能力提高,C4资源逐步得到综合利用,正丁烷法顺酐装置近几年发展较快。
国内苯氧化法工艺占据主导地位,正丁烷法等清洁工艺份额较少,苯氧化法被环保部列入《“高污染、高环境风险”产品名录(2011年版)》.
图 顺酐生产工艺比较
作者单位: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咨询处